2月12日14时50分,准池铁路卧厂工务维护区段小北岔工务工区巡查人员在卧神区间开展设备巡检时,发现朔州隧道上行K136+023-033处列车通过瞬间水沟积水出现异常波动。这一细微变化立即触发应急响应机制,公司多部门联动、多技术协同,历经9小时科学处置,成功消除潜在风险,保障了能源运输大动脉安全畅通。
面对安全运输考验,公司构建"技术防控+人工盯控"双保险体系,对卧神间上下行K136+000-050处限速45km/h运行,同步3个车站行车调整方案,确保运输秩序平稳;组织107人抢险队携带内燃动力扳手、内燃直镐、液压起拨道器、污水泵等设备赶赴现场,1小时内完成首轮起道垫板作业,补充石砟5立方米,恢复线路平顺度;对渗漏水区域进行了全面排查,确定了渗漏点及潜在风险点,利用专业设备对渗漏部位和隐患点进行了加固防水层、封堵裂缝等快速有效的处理;现场布设布控球实施24小时全景监控,建立"列车通过必检"机制,每趟列车通行后人工复测病害段前后200米线路几何尺寸,累计开展动态检测45次。
为彻底根治隐患,公司2月13日及时组建由中铁一院、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专家牵头的技术攻坚组,运用地质雷达、红外热成像、分布式光纤传感等尖端技术开展"穿透式诊断",对隧道底板、仰拱及边墙进行三维成像,精准定位渗水点,捕捉衬砌背后水温异常区域,判定渗流路径;实时监测裂缝扩展趋势,量化结构安全系数;经过5小时连续奋战,专家组创新提出“堵排结合、分区治理、智能监测、注浆加固”综合整治方案,同步在隧道内安装渗漏水自动报警装置,构建起全周期防控体系。
此次处置是对公司应急处置的的一次实战检验。近年来,公司严格落实三级“一号文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积极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针对天沟、吊沟、隧道顶部等日常安全检查的薄弱环节、盲区地段,开展专项补盲隐患排查活动,在智能运营、运维、安全和综合业务方面实现数字化驱动和智能化运行。
通过本次抢险,有效检验了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和实战能力。后续,公司将全力加强线路巡查,持续做好备勤值班,加强应急演练演训,进一步锤炼队伍应急处突能力,全力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建议使用Firefox、Chrome、IE(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768分辨率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 京ICP备1003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