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准池铁路实施的“基于北斗的重载铁路列控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集团公司结题验收。该项目成功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功能要素在重载铁路列控领域的系统性应用,标志着我国重载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高安全、易实施、易改造”的重载铁路列控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北斗多源融合定位技术实现列车主动精准定位,结合无线通信网络传输线路数据,构建了列车运行防护与辅助驾驶一体化的安全控制体系;首次将北斗定位、授时、短报文三大功能完整集成于重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显著提升露天场景下列车定位精度,大幅减少地面应答器部署需求,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系统通过第三方工程安全评估,首次实现最高安全等级自动保护下重载列车控制与辅助驾驶,根据地面设备发送的线路数据和临时限速等信息,结合列车运行状态信息,实现复杂线路、节能降耗等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辅助驾驶参考速度曲线及列车辅助自动速度控制功能;首次基于公专网融合承载列控业务,构建了基于两次认证、双层加密车地安全传输通道,保障了列控车地安全控制信息的安全、稳定、高效交互,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首次实现列控系统与人防系统协同运用,通过室内管控、现场管控、上道作业人员预警多级联动,实现列车接近施工作业区预警和防护功能,保障上道作业人员安全,强化综合安全保障能力。
该项目依托准池铁路三站两区间(八里铺、高家堡、卧厂)及相关联络线完成现场改造与运行试验,累计试运行28个天窗点,共计5152公里,发运煤炭1.5万吨,验证了系统在复杂运营场景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该系统预计于今年10月正式上线,上线运行后可节约成本约1600万元/年,且在列车静态工况下,定位误差小于0.01%,时速80km/h以下工况下,列车定位误差小于2%,其成果为构建重载铁路“北斗应用+标准”双重体系奠定了基础。
该系统的成功应用是北斗与重载铁路两大“国家名片”深度融合的标志性成果,攻克了重载铁路安全效能瓶颈,响应《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与“十四五”规划要求,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打破国外卫星定位技术壁垒,引领我国轨道交通列控技术自主化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建议使用Firefox、Chrome、IE(IE9 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768分辨率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70号 京ICP备10032362号